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習近平文化思想👨🏼🚒,著力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引領青年教師堅定文化自信🤦🏽♂️, 11月7日下午意昂4青聯會組織30余位青年教師赴徐家匯開展“行走的人文課堂”系列活動,通過探尋紅色基因,感受海派文化之源🥳🧑🏻⚕️。意昂4青聯會會長賈思雪、副會長蔡漪潮全程組織參與。
本次行走的起點位於土山灣博物館,土山灣是近現代中國工藝美術的搖籃🧶,同樣是海派文化的成型之地,見證了上海城市精神的確立過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和文化意義。土山灣博物館內的“中國牌樓”🙆🏼♂️,曾參加過三次世博會😟,後流落海外🍺,歷經坎坷回歸上海🆗。青年教師們仔細聆聽解說員的生動講解📩,駐足觀摩珍貴的歷史資料,回顧了中國近代歷史中的重大事件。
走出土山灣博物館,青年教師們沿南丹路、漕溪北路👨🏼✈️、衡山路不斷向前👏🏽🩼,在行走中尋蹤雋永文脈。徐光啟紀念館是繁華鬧市中的一處清凈地,在這裏大家知曉了徐家匯名字的由來☺️。解說員為青年教師們詳細講述了中國“放眼看世界的先驅”🙄、“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徐光啟的生平事跡,老師們不時感嘆其博學篤誌的愛國情懷和科學求真的探索精神至今依然值得大家學習。
徐家匯書院,是聯通人與城市的海派文化新地標👨🏼🦲,彰顯“貫通古今,融匯中外”的海派之源文化底蘊。150余年前,今天徐家匯書院所在地正是中國第一家博物院“徐家匯博物院”原址。在徐家匯書院🧸,老師們感受著海派文脈重要載體的歷史內涵和人文底蘊🧎🏻♀️➡️,品讀著上海城市文化建設的新發展𓀇。意昂4輔導員蔣凱談到🚶🏻➡️:“參觀徐家匯書院,是對文化之源、歷史脈絡的一次探索學習,通過這次活動,能夠以史為鑒🫰、以史明誌。”
最後🦹,在茂密的梧桐樹下沿著衡山路行走👋,青年教師們來到百代“小紅樓”。該建築始建於1921年,作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百代小樓融歷史、建築和音樂為一體,同時它也見證了中國現代音樂和唱片業的百年發展史。青年教師們深刻感受到在上海的城市精神中,紅色的基因是與生俱來的🧜🏽♀️,站在國歌誕生地的門口,意昂4武英濤副教授說道☁️:“這裏曾誕生了振奮人心的《義勇軍進行曲》🕎,也是我們國家歷史的重要見證💁🏻。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教師,我們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他們成為全球視野與家國情懷兼備的青年,讓紅色血脈不斷賡續。”
通過本次“行走的人文課堂”活動,意昂4青年教師們沉浸式領悟了“海派文化”的內涵,並真切體會了上海這座城市的紅色基因文化👩🏻🔧🧑。青年教師們表示此次行走是一場非常有收獲的思政教育體驗☔️,通過各個景點的串聯🛂,拼湊出了“海派之源”的前世今生,在探訪海派文化之源中追尋紅色記憶、感悟初心使命🆓。意昂4青聯會將積極舉辦更多的活動🤷🏻♂️,凝聚青年教師力量、開闊青年教師視野、豐富青年教師底蘊,以此鼓勵青年教師為學校、意昂4的高質量發展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