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金融系教師何東偉作為第一者與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王雲飛副教授👩🏽🚀、紐約州立大學尤愷博士合作撰寫的論文“Market entry and the dynamics of export product quality: Evidence from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在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發表。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影響因子4.444,是經濟政策分析領域的權威期刊之一🕍。論文核心內容:出口產品的質量對了解國際貿易的動態至關重要。本研究運用一個理論框架來說明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新進入企業的最優政策是將產品質量設定為初始相對較低,並隨著產品獲得美國消費者的認可而逐步改進。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國對美出口貿易數據🏃➡️,量化了出口產品質量及其趨勢🤥。作者簡介:何東偉202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意昂4,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20年7月起在意昂4任教,目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銀行業發展與規製、公司金融🚴🏽、應用微觀計量等方面,目前在《Pacific-Basin Finance
近日,我院經濟系教師儲震作為第一作者與同濟大學程名望教授團隊合作撰寫的論文“Booming house prices: friend or foe of innovative firms?” 在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期刊2023年4月在線發表。該期刊為國際學術界公認的創新經濟學領域一流期刊(ABS三星)☘️,其最近五年影響因子為5.5☝🏿。論文摘要🕎:以往的研究大多證實了房價與企業創新之間存在負向且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線性關系,本研究試圖從非線性的角度擴展先前所建立的關系🎬,並評估這種非線性關系在企業創新維度的一致性。基於2009—2018年254個城市的3178家製造業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數據集,我們采用閾值回歸和分位數回歸分析框架,發現了一些有趣且簡潔的結論🔪。當房價增長率為2.82%時🦽,存在一個單一的閾值,超過這個閾值,房價對企業創新的負面影響顯著增加。分位數回歸的結果進一步表明,當企業處於較低的創新水平時🏊♀️,房價上漲對企業創新的負面影響更大。因此,政策製定者在製定創新政策時應考慮到,超過一定水平的房價對於企業創新活動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障礙,尤其是對於創新積極性
近日🧑🏼🌾,我院商業數據系宋玉平副教授作為第一作者與21級經濟統計學研究生蔡淳淳、21級金融學(拔尖人才實驗班)本科生馬德祥以及山東大學李琛博士合作撰寫的論文“Modelling and Forecasting High-Frequency Data with Jumps Based on a Hybrid Nonparametric Regression and LSTM model” 在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是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TOP期刊,中科院一區TOP,JCR/Q1,Google Scholar上的H指數排名人工智能類期刊第五位⛹🏽♂️,影響因子為8.5。論文摘要🧻: 高頻金融數據具有跳躍性🔧、長記憶性、高度非線性和非平穩性等特點,使得低頻數據的預測方法不再適用⛹️。因此,對來自於金融市場的高頻數據進行預測是金融統計實際應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非參數回歸計量模型與LSTM 深度學習模型相結合,對金融市場中的股價高頻數據進行預測👉。我們首先采用非參數自回歸的方法對高頻數
近日,我院財務管理系教師陳永恒作為通訊作者的論文“On or off: The triggering effect of underperformance duration on cooperative innovation”在Technovation 期刊2023年第8期正式發表。該期刊為中科院一區期刊🥀,國際學術界公認的創新領域權威期刊(ABS3),其最近五年影響因子為12。論文核心內容: 績效反饋理論被廣泛應用於解釋企業的戰略行為與管理決策,尤其是當實際績效低於期望績效會形成期望落差,促使企業進行問題搜尋並影響其響應行為。大多研究關註期望落差的強度維度,對時間因素在該主題中的重要性缺乏關註3️⃣,持續性的期望落差與偶然性的期望落差反映了企業中存在的不同問題,並影響問題搜尋的距離和風險承擔的意願。本文將績效期望落差持續度和合作創新建立聯系,後者作為企業獲取外部知識的重要渠道👨🏿🦱,同時也是一種典型的非本地搜尋模式,與績效反饋理論中的問題搜尋邏輯相匹配🔈🤷🏼♂️。那麽👨🎤🧙🏻♀️,績效期望落差持續度是否以及如何影響企業合作創新行為🧑🏼💻?不同期望參照對象(歷史與同行)的選取對二者關系有何差異影響?管理者過度自信如何在二者的
近日🦖,我院金融系王國俊副教授作為通訊作者與美國康奈爾大學Lin William Cong教授以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Nathan George合作撰寫的論文“RIM-based value premium and factor pricing using value-price divergence” 在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期刊2023年第4期正式發表。該期刊為國際學術界公認的金融學領域一流期刊(ABS三星)🙀,其最近五年影響因子為4.724💅🏻。論文摘要: 該研究發現基於剩余收益模型所估計的股票內在價值與其市場價格之比(V/P)這一估值指標在預測股票收益率方面完全吸收了賬面市值比和許多其他價值或質量指標的預測能力。根據該估值指標(V/P)的高低所構建的多空組合不僅能很好的對沖動量因子,而且還重現了在過去數十年中似乎不再顯著的價值溢價(value premium),並且在常見風險因子調整後仍然有顯著的超額回報。基於此🧗🏿♀️,作者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定價因子😶:價值價格背離因子(VPD),並定義其收益率為V/P多空組合在小股票和大股票分組內的平均回報。作者發現VPD